close
 

        記得,高職畢業的那年底,到台北參加高普考時,借住在二叔家時,有一天下午,二嬸從外面回來拿了一大袋「糖炒栗子」,在客廳和二位堂妹一邊看電視一邊撥著吃香味四溢的糖炒栗子。二嬸看我從房間走出來,出聲問我說:珊珊,要不要吃吃看,粉好吃呦!乍聽之下,我不以為意!但是,它的香味,真的讓我很心動,因為糖炒過的栗子味道,真的很香甜!忍不住,從二嬸手中接過已為我撥好的栗子,塞進口中,ㄚ!真是美味無比!

       自從,那天吃了二嬸ㄉ「糖炒栗子」後,它的美味一直留在我的腦海裡,直到考完試要回金門的那天早上,我一早起床就看不見二嬸,以為她去教會做禮拜,原來跑去菜市場買菜!回來進門時,拎著一袋二斤的「糖炒栗子」〈16兩/台斤〉,告訴我說:珊珊,這些給你帶回家吃,吃不完時,要放冰箱冷藏喔!要再吃的話,用鍋灑點水熱炒一下就好了!其他部分,還有一包500g自製「杏仁巧克力」、三捲「台式潤餅」,讓我感動不已!

  糖炒栗子─
本草綱目記載:

  栗子亦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祖國醫學認為,栗子味甘性溫,入脾、胃、腎三經,能養胃健脾、壯腰補腎、活血止血,適用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腎虛所致的腰酸膝軟、腰肢不遂、小便頻數、折傷腫痛等症,因此,腎虛者不妨多吃板栗。《本草綱目》稱其有:「治腎虛,腰腳無力,以袋盛生栗懸乾,每日吃十餘顆,次吃豬腎粥助之,久必強健」。

摘錄網路上「糖炒栗子」的知識,讓你我窺知一、二吧!

糖炒栗子是京津一帶別具地方風味的著名食品,唐代學者在講解《詩經》時說:“五方皆有栗,唯漁陽、范陽栗甜美長味”。箕山在河北省西部。漁陽、范陽為古地名,前者在今北京密云縣西南,后者在今北京大興縣。所以,栗子要數北京一帶的最好吃。     

考察起來,北京的糖炒栗子實有由來。早在南宋,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曾記述過一段動人的故事。他說:“故都(指北宋的汴京,即今開封)李和炒栗,名聞四方,他人百計效之,終不可及。”接著講道:“紹興中,陳福公及錢上閣,出使虜庭,至燕山,忽有兩人持炒栗各十裹來獻……自贊曰:‘李和儿也。’揮涕而去。”陳、錢是南宋的使者,出使到已被遼國占領的北方,在燕山地區,有兩個自稱是汴京李和的儿子的人,向他們奉獻了糖炒栗子各10包,然后揮淚而去。据此可以推知,汴京的炒栗專家李和在外族入侵時家破業敝,他的儿子帶著炒栗絕技流落燕山。用獻給故國使者栗子,表達自己對統一祖國的熱望。  

陸游的筆記中沒有談到李和怎樣炒栗子,看來當時家傳的絕技尚未公開。那是否就是今天北京的炒法呢? 清代人趙翼在《咳余叢考》中曾說:“今京師(即北京)炒栗最佳,四方皆不可及”。可能現在北京的糖炒栗子正是來自李和的家傳。 如今,糖炒栗子的方法早已公布於世,清代人郭蘭皋在《晒書堂筆錄》中說:“及來京師,見市肆門外置柴鍋,一人向火,一人高坐机子上,操長柄鐵勺頻攪之,令勻偏”,把炒栗子的情景描述得十分生動、具体。然而,北京糖炒栗子的要訣還有8個字:“和以濡糖,藉以粗砂”,這樣才能達到“中實充滿……殼极柔脆,手微剝之,殼肉易离而皮膜不粘”的理想效果。設若不用砂炒,自然難以“勻偏”。這一著雖然簡單,卻也是一項創造。大約這就是“他人百計效之,終不可及”的奧秘所在。郭蘭皋還說,他小時候從私塾晚歸,“聞街頭喚炒栗之聲,舌本流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兔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