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剖腹產所遺留下來的疤痕對女性而言,是一段不可磨滅的生產印記,除了產後無法如自然生產後的立即飲食,與需歷經術後疼痛的不適外,疤痕與傷口的變化也是其中之一。

        足月生產的嬰兒,其顱頂骨距(BPD)一般都會在8.5~10公分之間(所謂的顱頂骨距指的是在產檢超音波中胎兒頭圍短徑的距離,這也是評量胎兒重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如果遇上巨嬰或是胎頭骨盆不對稱時,胎頭更會超過常態的大小,此時為了順產起見,所採取的剖腹刀痕也會超過10公分以上,為了日後美觀的考量,產科醫師會以近恥骨上方選定自然皮膚皺褶紋處下刀,讓這樣的刀疤不致於太突兀。 

        劃刀的過程中,除了表皮及皮下脂肪必須切開外,其下的腹直肌與腹斜肌外的筋膜也得劃開,並穿透腹膜進入骨盆腔中,最後再切開子宮下段,好讓胎兒能透過這樣的人造產道臨盆順利娩出。 當然在手術縫合的過程中,會因為組織的強度選用不同的縫線,而其中層層關卡中的筋膜復原應該是婦產科醫師最在意的部份,若疏忽了筋膜的緊緻就有可能產生腹部鬆弛甚至會有腹部疝(註1)的後遺症;無奈筋膜也是神經路徑的一環,而且在術後的活動中,筋膜馬上就要承受肌肉伸縮的力道,所以筋膜一方面進行復舊癒合,也必須應付張力,故在所有的刀切跡中是恢復最慢的部份,所以接受剖腹生產的婦女在歷經了初期表皮傷口的復原疼痛後,還會有長達3個月到半年以上,須忍受位於刀痕兩側的緊繃或是隱痛感。

        至於表皮刀痕於外觀所產生的硬凸現象是瘢痕纖維組織(註2)的過度增殖,因個人體質的不同而有差異,有些婦女甚至會產生如蟹足一般的紫紅隆起刀疤,可以在術後以美容膠帶或是去疤生技產品降低這類纖維組織的活躍度,不過對於已經產生的硬疤或許效果有限,提供給您們參考,並祝順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 陳致宇)

 (註1)腹部疝:未曾手術過的正常人腹肌外包被的筋膜層是完整而堅韌的,一旦受到外力(諸如手術等)的傷害又沒有妥  善縫合復原的話,就會留下較為脆弱的缺陷,日後因為咳嗽或是使力而造成腹內腹壓增加時,這些脆弱的部份因為無法承受長期的壓力因而會往體外膨出,造成類似外凸鬆軟像是小肉丸一般的脫疝,即是所謂的腹部疝。 

(註2)瘢痕纖維組織:皮膚術後會先於傷口出血處形成凝血,後續會形肉芽組織,一連串的修補過程中,最為忙碌的可以算是纖維細胞,這類細胞也在傷口的復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透過纖維細胞不斷地分泌形成的膠原蛋白,除了可以恢復皮膚原有的彈性之外,也可以將破損的傷口拉回復位,但是一旦這類細胞過度的增殖或是失控, 則會形成難看的疤,也就是所謂的瘢痕纖維組織。 

(取材自2008年四月號媽咪寶貝雜誌─)網路資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兔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